城市建设

  2016年,巴彦淖尔编制中心城区25个专项规划和59个苏木乡镇规划,投资156亿元,实施了先锋新桥、河套大街西延等一批城镇道路、管网、老旧小区和背街巷道改造工程,新增园林绿地2100亩,中旗被列入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。新建和整治村庄2354个,新改建各类管网317.6公里,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75万平方米,天然气入户6360户。


  截至2016年,巴彦淖尔城镇建成区面积108.7平方公里,其中临河42平方公里、磴口10.12平方公里、杭后12.43平方公里、五原13.3平方公里、前旗15.37平方公里、中旗7.6平方公里、后旗7.9平方公里。全市7个旗县区所在地共有水厂9个,实际综合生产能力13.36万立方米/日,供水普及率88.46%。污水处理厂7座,全市污水处理率为72%,全市城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.49平方米、绿化覆盖率24.6%、绿地率19.98%。

教育文化

  截至2016年,巴彦淖尔共有各类学校283所。其中,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,全年招收学生3477人,在校学生10606人;中等职业学校11所,全年招收学生5681人,在校学生18031人;普通中学48所,其中:完全中学6所,高级中学6所,十二年一贯制中学3所,初级中学20所,九年一贯制中学13所。初中招收学生11427人,在校学生36080人;高中招收学生7893人,在校学生25882人;小学89所,比2015年减少1所,全年招收学生12109人,在校学生74341人。全市“两基”人口覆盖率达100%,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%,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。

民俗文化

  非物质文化遗产


  截至2016年,巴彦淖尔有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,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25项、市级119项、旗县级169项。


  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:爬山调、乌拉特民歌、蒙古族驼球。


  地方戏剧


  西部二人台:流行于内蒙古西部、巴彦淖尔后套,一些优秀剧多是反映当地生活的,在音乐上吸收和融入了相当一部分蒙古族音乐,有些剧目中夹杂着一定数量的蒙古语,如《阿拉奔花》等。二人台是不同地区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、相互融合的产物。